五千年文脈
涵養出泱泱中華,
留下了燦爛輝煌的悠久文明,
鑄就了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
10月19日,“德懷桑梓?善行天下”慈善拍賣捐贈大會暨第四屆釋心堂文化大講堂將在湖南文理學院藝術中心盛大舉行。屆時,著名文化學者康震將蒞臨釋心堂大講堂,主講《傳統文化與中國智慧》。
釋心堂酒業總經理張超海
近日,
常德融媒專訪了釋心堂酒業總經理張超海,
邀其暢談釋心堂舉辦該活動的初衷,
探討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常德融媒:
今年是釋心堂連續第四次舉辦公益大講堂。我們觀察到歷屆三次聚焦在經濟、時政、國防教育。今年是怎么思考選擇了傳統文化主題呢?
張超海:
當今社會人心浮躁,誠信缺失,其背后的根源是信仰和價值觀的缺失。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體現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道德精神和行為準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歷史上中華民族戰勝種種艱難險阻而薪火相傳的偉大精神支撐,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精神支柱。
釋心堂酒業作為常德本土一家創新型企業,非常有必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以促進企業發展。同時,我們作為社會公民,有責任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促進社會發展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我們希望通過企業自身堅持的一年一次公益大講堂活動,為常德市民帶來新視野新思想新資訊。今年我們特別邀請了中國著名文化學者康震教授主題講座《傳統文化和中國智慧》,帶來一場“感悟傳統文化,啟迪心靈智慧”的思想盛宴。
常德融媒:
作為一名企業管理者,您怎么理解傳統文化?您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在當代社會中發揮最大的價值?
張超海: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創造和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思想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智慧結晶,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對于我們個人自我修養、企業經營、治國理政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從實踐層面來說,想要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的價值,首先得通過展現中國文化的獨特性與魅力,讓更多的中國人熱愛中國文化,進而構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活方式。我們此次將要舉辦的公益大講堂,正是為公眾搭建了走近優秀傳統文化的橋梁。面對傳統文化,我們不但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還要“古為今用”,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常德融媒:
那中國傳統文化對釋心堂的企業文化有哪些影響呢?
張超海:
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較量,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多的體現在文化軟實力的較量上。具有五千年歷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在長期的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活動中孕育發展起來的。企業可以從傳統文化中挖掘到豐富的精神資源。
以釋心堂為例。首先,我們企業的名字,就源自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教的核心精髓。“釋心堂”三字中,蘊含著對修心的追求、對傳承匠心精神的堅持,也結合了酒之本性 ——“釋放心靈,釋懷人生”之意。懷一顆匠心,釀一樽美酒,釋心堂酒業以專注淬煉時光,以堅守琢磨情致;釋心堂人不忘釀酒初心,以匠人之心勉勵,以匠人之心前行,以匠人之心踐行,為一杯傾心、極致品質而執著追求。
其次,釋心堂作為一家創新型企業,我們始終秉承著“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改革創新精神,“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遵守“言必行,行必果”的行為準則。釋心堂酒業是由具有20年以上白酒運營管理經驗、打造了眾多知名品牌的業界人士創立,秉承“為懂酒的人釀好酒,為好酒找懂酒的人”經營理念,以智造品位生活為使命,為懂酒、愛酒人士提供高品質醬香產品和服務。一群人,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只為一壇好酒。未來,我們要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更多的營養,煉就釋心堂的企業文化,從而支撐釋心堂做大做強,為振興常德酒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常德融媒:
這次請到著名文化學者康震蒞臨大講堂,主講《傳統文化與中國智慧》。您希望這堂傳統文化的公益課能為我們帶來什么?
張超海:
這次公益大講堂,康震教授將從“儒·道·釋 說理”、“唐詩?宋詞 抒情”、“明清小說 境界”三個方面進行闡釋,對傳統文化和中國智慧的關系進行深層次的挖掘,探索中國智慧在歷史演變中的影響。
文以載道,文以化人。借助這次康震教授來常講課機會,我們希望能從中再次品味中國智慧和中式之美,探尋傳統文化、東方哲學的美學根本,展現中國人的文化自信,讓國人重溫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妙,接續中國文化的生活意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盡釋心堂酒業的綿薄之力。